(通讯员:张学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是什么?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什么被称之为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是什么?11月25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在文泰楼102教室为法学院本科生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政课盛宴。
什么是外交?课堂导入部分,刘仁山首先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的外交书籍,从外交概念的中外词源说起。从外交概念到外交政策再到外交思想,逻辑层层推进,知识视野开阔而宏大,深入浅出破解了这堂课最重要的关键词。
谈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刘仁山首先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历程做了阶段性划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1971到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习近平外交思想。刘仁山以中国外交史的标志性事件为根据,穿插中外领导人的重要观点,对新中国的外交史做了系统充分详实的分析和阐释。在分析外交发展史的基础上,刘仁山提出并解答了我国外交方针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变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问题。史论结合,以史为据,由史出论,这是刘仁山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坚持的基本原则。
刘仁山在详细地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全局的基础上,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外交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最后,刘仁山结合授课对象都是法学院的本科生这一特点,向他们提出要勇于承担时代责任,锤炼本领,打牢基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从法律的角度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投身到时代需要的地方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为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程,加强思政课吸引力,我校2020年开设了“全体校领导同上一门思政课”创新课堂。建党百年之际,校领导们再次走上讲台,用更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鲜活的案例内容带领同学们学习党史,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同学们把握美好的青春时光,成为有梦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