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邹进文为经济学院本科生讲授经济全球化大思政课

发布者:林昇发布时间:2024-12-05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石敬琳)2024年11月28日上午,维多利亚vic003副校长邹进文教授在文泰楼102教室为经济2301班、会计2305班、国贸2301班本科生讲授主题为《经济全球化:历史的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几次经济全球化?分别有何特点、如何演进?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作用如何?邹进文以问题为导向,对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全球化,展开了包括经济思想史、货币史、文明史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利弊得失史等在内的多维分析。邹进文提出,15到18世纪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以重商主义为经济指导思想,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当时中国因其发达的农耕文明引起世界瞩目导致欧洲出现“中国热”,但由于未能及时将积累的财富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工业资本,中国逐渐转向衰落。1815到1914年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以自由贸易理论为经济指导思想,以黄金为本位货币,中国被动卷入其中,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次全球化在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和国际贸易拓展、推动一批国家完成工业化的同时,由于未能处理好国内社会政策和国际竞争规则的制定等利益冲突问题,随着一战打起最终崩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全球化,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不与黄金挂钩的美元为中心信用货币,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和过度金融化等现象,而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得以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本次全球化的最大获利者,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对于经济全球化,邹进文强调要将其置于历史演进的视角之下进行分析,“经济学院的学生要有经济编年史的意识”,全面整体地了解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理论、实践的形成及其发展,并将其与区域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我们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命运,邹进文鼓励学生“拓宽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主动把个人前途放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来思考,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机遇,青年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一样同在远方。